首页 - 成果与特色 - 特色亮点与创新 - 正文


特色亮点与创新

创建时间:  2024/06/14  单子鹏   浏览次数:   

亮点1

主题:新技术赋能中国手语课程实验创新

内容:

手语是聋人之间、聋听之间交流使用的一种视觉—手势语言。手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在世界很多高校作为常规语言类课程开设,但在中国大陆地区手语语言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中国手语的课程体系也还未建立。上海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了特殊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学科平台和应用语言学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学校成立了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开设通识课程《中国手语文化》,并在文学院实验语音学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先进的音视频采集系统、图像跟踪采集系统、微格教室实验系统等设施的语言实验室2019年以“特殊人群语言文字研究与推广”作为特色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课程团队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语委基地重点项目、规划项目和委托课题。依托语言实验室和相关课题开发建设了中国手语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成国内首个“国家通用手语学习平台”,并进行了课程资源建设,通过超星慕课平台开设校内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出版了立体化手语教材,建立了课程文献资料库、测试题库和作业库,以及课程项目库(PBL)等,录制了完整的视频课程,2022年上线智慧树、B站平台(https://b23.tv/LWuKmG),目前平台的学习者已达17万多人次。与计算机学科深度交叉,共同开发的国家通用手语比对语料库取得软件著作权,并带领本、硕、博学生团队参与中国手语识别与合成技术的研发,共同完成校级联合大作业,发表一系列相关论文,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前期的中国手语数据库和课程资源设计了中国手语课程实验,包括技能训练实验,测试评估实验,语料库模拟设计实验,实践应用实验等。

图1 中国手语课程实验流程设计

通过课程实验环节,使学生牢固掌握手语技能,了解语言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课堂变成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场所,在手语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课程中不断融合新文科特征。课程还采用项目研讨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手语语料库的设计、数据采集,模拟语料库建设过程,课程最后通过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应用于现实沟通交际,并通过参与创新项目深入了解手语相关的学科交叉领域。

成效:

课程团队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撰写发表了教学论文《高校应用语言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在不断思考探索课程内容与实验实践平台结合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撰写的《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新文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获上海市2020年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立项;基于该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成果《跨学科·重实践·新技术:新文科视野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编数字化教材《中国手语教程》获校级本科教材建设项目立项;通识课程“中国手语文化”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本科生获得十余项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类奖项,该实验室被校团委授予“创新工作室”。    



亮点2

主题:虚实结合创新社会学实验教学模式

内容:社会学院于2009年建立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并于2013年建立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系上海市教委资助的首批上海高校智库之一)的重要组织部分发。本实验中心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学教研团队,推动城市治理、社会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革新。于2019年成为首批民政部政策研究基地。通过引入中国电信的云端算力,结合STATA等先进研究软件以及CAPI调查系统,将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实践操作深度融合,构建了一种既注重理论根基又强调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中心承担了10多项社会调查项目以及五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调研工作,建立了70多家实训基地,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和虚拟仿真平台,形成了特色化的虚拟仿真培养体系。

 成效:  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专业影响力都成果显著。实验中心参与到“美好社区、先锋行动”的基层治理赋能服务,同时参与上海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制定。成果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及以上领导的重视与批示,共计达到12篇。本科  学生获得  近两届  “挑战杯”竞赛全国  特等奖和  一等奖